智者不惧乐人生,知者不惑学无涯
——访天津东丽区优秀先进个人陈静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月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进入信息时代以来,人类近三十年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几乎占了人类有史以来科学知识总量的百分之九十。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只有那些矢志不渝的终身学习者才能在这个大变革、大转折的新时代奏出时代的最强音。陈静,一名大学退休教师、一位终身学习者。她的生活与亿万劳动者一样普普通通,她的经历与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一样平平凡凡。然而,她却在普通的生活中演绎了一段人生的传奇,在平凡经历中锻造了不平凡的人生。
退休新生活,人生新旅程
2021年9月,刚刚给家人做完午饭的陈静接到了居委会打来的电话,市里要评选“优秀终身学习者”,请她递交一下个人资料。生性低调,不事张扬的陈静略略感到了一丝诧异,自己退休后只是参加了老年大学的继续学习,在建党百年,迎全运期间写了一些文艺作品,组织了小区的文艺汇演。怎么就被评选为社区唯一一位天津市终身学习者呢?实际上她不知道的是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努力,不仅让她自己享受到了终身学习的乐趣,也照亮了他人的人生。
陈静退休那年,刚刚脱离了两点一线的职业生涯,生活闲适而安逸。刚刚忙完了家务的陈静兴之所至逛了一回街。天性酷爱读书的她偶然路过图书大厦,便信步走了进去。工作期间没有闲暇逛街的陈静怎么也没有想到一家书店竟然不仅卖书,还兼具了图书馆的功能。这里不似商场的那种喧嚣,除了读者偶尔的结账离场,相当多的人都席地而坐,聚精会神地翻看着手中的图书,俨然就像是一家免费阅读的图书馆。陈静被这种场景深深吸引,原来书还可以这么读。
陈静学着其他人的样子找到了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坐了下来,渐渐的她忘却了时间,甚至忘却了自己,完全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了。从这以后,陈静就成了图书大厦里的常客,徜徉在海量图书构建的知识的海洋里。在这里不论是小说、还是杂志、报纸,只要是感兴趣的内容,陈静都不会放过。有时陈静带上水和零食一坐就是一整天,日子过得充实而快乐。陈静不知道的是,海量的阅读只是如戏的人生中打怪升级的准备阶段,有了准备的陈静必然会走出她人生的“新手村”。
走出新手村,落笔惊风雨
一天,陈静在阅读报纸时偶然发现了一则报社招募新闻媒体通讯员的考试,报着试试看的想法,陈静报了名。让她没想到的是很顺利的就被录取了。培训的第一节课是报社的副总编讲的新闻选材,下课后陈静回到家里,顾不上吃饭根据自己的切身经历马上构思了一篇短文《任顾客扒拉太不卫生》,写了超市里熟食摊位的事。结果一投即中,不仅如期发表,陈静还收到了她有生以来的第一笔稿费。作为一名大学退休教师,陈静的工资水平不算低,但一笔工资以外完全在自己兴趣范围内通过自己努力挣来了稿费还是让她兴奋了好几天。这一天,陈静作为图书大厦的常客,贡献了她的第一笔利润,买下了她喜爱的马里奥·普佐的《教父》。
从此,退休后的陈静成了一名职业的新闻通讯员,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给报纸投了很多稿件,写作水平也水涨船高。这期间她也养成了平日注重积累的好习惯,把身边发生的有趣的事,自己的感悟都记在了一个个小本本上,想写什么的时候,翻翻本子构思框架就有了。不知不觉间,一个高手养成了。在社区陈静一直负责文艺队节目的编排,由于能写,思路清晰,编排的节目质量很高。有时面临着棘手的紧急任务,也能创新性地拿出优质的节目。比如社区为赶上一次文艺汇演,要求陈静的文艺队在几天内拿出一个像样的作品出来,陈静急中生智根据当下城市垃圾分类的热点问题编排了一则有关垃圾分类的三句半,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演出效果。建党百年自编自演了手语舞蹈,针对疫情初期人们对疫苗的某种抵触心理,编排了《大家快来打疫苗》,扫黑除恶期间拿出了《扫黑除恶出重拳》。
陈静还特别擅长借事言情,2020年,有感于居委会的一个家在外地的“小格格”高高兴兴的回蓟县的家里过年,没想到疫情来了,接到任务“小格格”大年初二就得回居委会上班。疫情就是一场攻坚战,“小格格”有如出征的勇士一样与母亲双双泪眼婆娑依依话别,回来后就投入到紧张地抗疫一线的工作中。用这个题材,陈静编排了一个散文诗朗诵《逆行》,收到了极好的社会效果。
陈静退休后一直对老年人群体十分关注,前段老年人再婚一度成为社会热点问题。陈静有个老姐妹就是一位再婚的老年人,再婚后刚开始的那一段挺好的,后来因为双方子女的原因慢慢地就有了一些摩擦,陈静了解了这个情况后,有感而发就写了一篇文章《为爱转身》在报纸上发表了。后来这篇文章对老姐妹的警醒和触动很大,老姐妹想到当初再婚时的初心,避免了一错再错。
热心奉献,成就他人
社区文艺队这些看似平凡的活动场景,实际上组织起来十分不易。陈静既是文艺队的编委,又是队长。而她手下的队员就是这些有的行动都不利索的小区大爷大娘们,素质和思想觉悟都参差不齐。你根据节目需要没有让她上场,有的轻则撅着嘴在一旁闷闷不乐,重了还会骂骂咧咧,陈静无奈只能尽力去满足她们的表现欲望。对吐字不清,无法正常参与节目的,她就在节目里刻意安排上举红旗、拿炸药包、大头娃娃等角色。有时甚至牺牲掉自己登台表演的机会,来成就其他人。陈静常常对队员们说,你们能按照编排意图演绎好节目,就是咱们这个集体的最大成功,我上不上台无所谓。实际上,老年人的生活就是图个乐,又有谁情愿默默地在幕后坐冷板凳呢?但陈静做到了。
在她的奉献精神感召下,陈静所在的东丽社区文艺队2013年还是一星文艺体,到了2018年就被评为了全市最高等级的三星文艺体。2017年文艺队被评为天津市第一个文化下乡红色轻骑兵文艺宣传队。有时面对辛勤的付出,陈静也会在心理产生很大的成就感,她的内心是笑着的,是她的努力和奉献才取得了今天这样的成绩。
在疫情期间,身为一名共产党员,陈静等七人组织了党员应急小分队,参加了居委会组织的志愿者服务。甚至比退休前的工作都要辛苦,但被人需要,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心力,陈静乐在其中。
陈静对社区的互助生活钟爱有佳,想着自己和身边的朋友们大多都已经步入了老年,她有时也不免感慨。对于以后的养老,她更倾向于社区养老,社区老年公寓的设施都特别好,转过年自己也就七十岁了,虽然精神状态尚可,但看着身边的朋友们一个接着一个的走了,心里还是接受不了。但如果大家都生活在老年公寓,都是这么大岁数的人在一起,这种分离就感觉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了。大家都有一种平常心态,这一点对于老年人来说尤其重要。
学海泛舟,乐在其中
作为一名终身学习者,陈静从小就对中国画情有独钟,尤其喜欢工笔花鸟,工作期间苦于没有时间,一直没有沉下心来好好研究。在新闻媒体通讯员培训期间他结识了一位擅长纺织品绘画的郭老师,被这种纺织品立体画的表现力所打动,在郭老师及其爱人的鼓励下,开始师从老年大学王亚刚老师学习纺织品绘画。陈静后来又师从李萼群、徐鸿义等学习她喜爱的花鸟工笔画,跟李萼群老师学瘦金体书法,跟着刘书印老师学篆刻,跟常诚志老师学纺织品雕塑,跟南开老年大学苳老师学习面塑,又跟河北区老年大学刘道时老师学习中医药理论。几年的学习陈静已小有成绩,在学习过程中,她开阔了眼界,感受到了乐趣。目前正在河北区老年大学学习声乐。
此外,陈静还参加了课外讲座的学习,如中医理论、老年养生保健、形体艺术、播音主持等。陈静已经习惯于奔走在学习的路上,每天除了安排好一家人的一日三餐,参加必要的活动外,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了。她惊喜于每天还能有这么多可以学习的东西,生活对于她来说简单而美好。
一份耕耘有一份收获,在河东区美协举办的第一次画展中,陈静的作品《鹰》成功入围,展出结束后,作品被一位喜欢收藏的书画爱好者收藏。作品《丰收》、《锦上添花》被东丽区美术馆作为馆藏永久收藏。
陈静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离不开家人在背后的支持。爱人十分理解她,一起把老娘接来在家养老,直至去逝,陈静安心地尽到了自己做女儿的责任。丈夫任劳任怨,对老娘特别孝顺,从未埋怨抱怨过。相互理解是家庭幸福生活的基石,陈静在繁忙的学习、活动之余,也用心安排好家人的一日三餐,还抽出时间每到换季都亲自把换季的衣服准备好,家里也打理得井井有条,把自己对家人的爱都凝结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之中。
环境塑造人,人有时也会影响环境。陈静无疑是热爱生活的,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陈静,其家人懂她,也懂得生活的真谛。她的团队队员们同样热爱生活,因为只有这样才会享受生活带来的美好,才能在生活的美好中捕捉点滴灵感,创作演绎出精彩的作品,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渴望、新需求,进而影响到更多的人。
生活就像打翻了的五味瓶,五味杂陈。冬去春来,日夜更迭,陈静通过对美好生活的用心诠释,送走了苦涩和艰辛,迎来了幸福和甘甜。作为一名终身学习者,她的人生在平凡中尽显奢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