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棠阴镇紧紧围绕人才工作,通过完善各项举措,全方位培养并充分用好人才,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健全党管人才体系,凝聚工作合力
棠阴镇秉持人才资源为第一资源的理念,将人才工作置于突出位置,不断优化党委人才工作责任制,构建了由党委书记主抓、分管领导牵头、工作骨干具体负责的工作体系,确保人才工作扎实推进。根据上级人才工作重点任务,对全镇人才工作要点进行详细分解,明确任务并制定责任清单,强化统筹协调与督促考核,将人才工作纳入述职评议和党建考核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各村(居)党支部在人才工作中的作用,整合各方力量,形成良好工作格局。
优化引才用才机制,壮大人才队伍
全面开展人才统计摸底工作,深入调查各级各类人才情况,建立并完善了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资源库,实现人才信息动态管理,为全镇人才工作提供了详实资料。在创建全县首个乡贤馆后,又成立了首个乡镇商会组织——“棠阴商会”,吸引了41位棠阴籍企业家加入,借助乡贤资源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开展各类联络对接活动,如“请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三请三回”暨乡贤座谈会等,积极与在外返乡人才沟通交流,收集意见建议60余条,吸引30余位乡贤返乡创新创业,带动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20余家、规模养殖户4家、种植大户3家。此外,聘任重点人才为乡创特派员,涌现出一批投身公益慈善事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人物。硖石村乡创特派员罗辉创办茭白基地,吸纳村集体入股,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约4万元,同时为周边80多名农户提供就业机会,帮助农户人均增收近万元。
强化人才服务保障,稳固发展根基
- 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按照“七有”标准打造人才政策宣传阵地,利用公众号、微信群等新媒体,广泛宣传人才政策和先进典型,形成全方位、多层次舆论矩阵,营造出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
- 量化激励,激发动力:为引进的工业企业和返乡创业的种养殖大户提供多方面优惠政策,如对制种、蔬菜种植、烟叶种植等农户给予补贴,有效提升了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 优化服务,促进发展:通过班子成员挂点对接、多种联系方式加强与人才的沟通交流,积极协调解决人才工作生活中的困难,今年以来已解决问题28个,为人才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助力人才成长
-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村班子届中分析和党组织星级评定,优化村“两委”干部队伍,调整村干部4人,配备大专及以上学历干部30余人,优化了班子年龄和学历结构。同时储备村级后备干部47人,为基层干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 提升人才队伍素质: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千人工程”,招录乡村振兴大学生专职村干5人,招聘村级监察联络员5人,提升乡村基层干部整体素质,推动各项工作向基层延伸。
- 加强本土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健全人才教育培训制度,根据实际需求邀请专家开展技能培训,内容涵盖水稻制种、大棚蔬菜、白莲、竹荪菇、特色养殖等领域,共举办培训班7场,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20余次,有效提升了本土人才专业技能。
优化服务建设,推动人才工作发展
- 打造人才服务站点:结合种子产业园建立人才服务站点,配备专职和兼职人员,构建“党建+”人才服务网格,确保政策宣传及时、人才服务畅通,精准对接人才需求,解决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 聚焦“双招双引”工作:积极开展“敲门招商”活动,对接产业转移项目,推动抚州昊亿矿业和制种产业园等项目竣工验收。借助乡贤馆和商会组织,开展返乡人才联络活动,召开座谈会2场次,收集意见建议20余条,为家乡发展汇聚力量。
加强能力建设,保持人才培育活力
- 储备后备干部力量:将农村优秀党员、致富带头人等纳入村级干部后备力量,储备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20余人,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 提升干部综合素质:督促镇村干部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教育培训,提高对人才工作的认识和处理能力。积极输送干部参加县级各类培训班,安排新入职青年干部参加岗前培训,并利用竞赛活动激励青年干部积极进取。
- 强化本土人才培训:进一步完善人才教育培训制度,开展种养技术技能培训10次,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和产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20余次,不断加强本土专业人才建设。
棠阴镇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人才工作举措,在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未来,棠阴镇将继续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汇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