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文化插上数字翅膀 消费场景焕发新活力

4月27日,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文化分论坛在福州举办。分论坛邀请了政府、高校、产业、技术领域的领导、专家,以“自信繁荣:数字文化赋能社会发展”为主题,集中…

4月27日,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文化分论坛在福州举办。分论坛邀请了政府、高校、产业、技术领域的领导、专家,以“自信繁荣:数字文化赋能社会发展”为主题,集中探讨产业、市场发展大势、数字与文化的同频共振,为数字文化建设提供产业观察与多方建议。完美世界集团总编辑伊迪应邀出席论坛,并在圆桌环节就完美世界在“数字+文化”场景探索的思路和实践进行分享。



图为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文化分论坛现场。

数字产品融入文化内涵

我国数字经济正在飞速发展,媒体报道显示,目前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稳居世界第二,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数字文创作为数字经济的生力军,通过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应用,极大丰富了传统文化消费场景,提升了用户体验,使消费者对数字文化有了更加人性化和科技化的感知。

作为国内领先的数字文创企业,完美世界对如何用数字产品带动文化发展有深刻理解,同时在游戏、电竞、文创等多领域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是采用“数字+文化”激发产业活力的先行者。

“我们在游戏这一数字产品中融入丰富的文化元素,尤其是传统文化,使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得到更好地弘扬。”伊迪谈到,完美世界旗下《梦幻新诛仙》手游,联动了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国家级非遗民俗朱仙镇木版年画、胜芳花灯、中阳剪纸;新《诛仙》手游联动《千里江山图》数字版《画游千里江山》,在游戏中打造全新场景——“千里江山图”,玩家们可在游戏中沉浸式体验千里江山画中游的美感与乐趣。



图为伊迪在论坛上发言。

在论坛中,伊迪同时分享了完美世界“数字+文化”在电竞产品与赛场中的融合运用。例如,2022年将秦腔《花脸》加入游戏《CS:GO》客户端,成为这款游戏上线十年以来首次收录的中文音乐盒。玩家可在其中体验到丰富的文化内涵。

根据游戏工委发布的《2022中国游戏产业报告》,作为数字文化特别是文化出海的重要一员,网络游戏的文化载体功能正在进一步明确。

这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含有中华文化元素的游戏产品更容易受到市场和用户肯定,也具有相对更持久的生命周期;二是许多游戏厂商如完美世界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素材,在产品中突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丰富中华文化基因的数字化表达,从而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做出贡献。

技术升级加速文旅场景数字化

随着人工智能、元宇宙、VR、AR等技术的发展,插上科技“翅膀”的文化创意加速“落地”。去年12月豫园灯会期间,完美世界与上海豫园合作,打造了一款具有元宇宙属性的数实融合体验型产品,深受游客好评。

这款命名为“山海奇豫”的实景沉浸式游戏,是以中国传统经典神话《山海经》为原型,在豫园灯会的山海奇境场景下,通过游戏化、影视化、文创化的方式,结合线下实景演绎+NPC交互、线上数字互动+RPG对战,构建游戏化城市新型社交场景的同时,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数实融合文旅体验的一次新探索。

“山海奇豫”只是近年来完美世界在数字和文化、文旅融合的场景探索经典案例之一。伊迪介绍,完美世界文创在数实融合的探索呈现出一个不断更新、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将历史街区实景植入数字化场景;第二阶段,游戏化实景沉浸式体验;目前,完美世界正处第三阶段,推出了‘CityGame’数实融合沉浸式文化体验,并在北京前门落地了其《书局》项目。”伊迪在论坛中介绍,“CityGame”的具体含义是,以故事化、游戏化的方式串联不同场景,结合场景物理空间的展现形态,针对性地创作剧情体验,从而激发每个玩家的兴趣。产品还运用了自研ARS引擎加持的AR互动、NFT文化数字藏品、生物塑造角色定制等数字技术,给予玩家沉浸式的体验感。

实际上,与文旅携手,正是数字文创产业优化升级方向之一。数字文创企业不仅擅长产品的研发和互动体验,还对如何提升用户粘性、吸引年轻客流有独到的经验,能够推动文化与商业的高效链接,促进传统景区、商圈的数字化转型,以年轻态的方式焕新文化传播与数字经济发展,为数字文创企业带来了新机遇。

伊迪表示,在未来,需要我们不断加强数字与文化融合,利用技术探索场景发展的新模式,积极融入数字中国、文化强国等国家战略,用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共同催生出数字文化发展动能,推动新时代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中华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hinaxww.cn/post/5989.html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591-88917857

Q Q: 13789339

邮箱: 13789339@qq.com

工作时间:9:00-18:0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